莫言《蛙》获第二届春申原创文学奖年度优秀作家奖

作者:ceosun 原创作者:艾力 来源:论坛 2012-02-06 02:33
首届“春申文化论坛”在闵行区华纳风格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近百名著名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编辑相聚上海,围绕“城市与文学”这一主题热烈研讨。 
  著名作家莫言表示,对城市文学的定义应该更宽泛。现在很难说一部作品究竟是城市文学还是乡村文学,比如我最新的长篇小说《蛙》,前半部分的故事尽管发生在农村,但小说的结尾部分所描写的场景已经是城市的气象。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感受特别明显,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是恨不能把所有城市变成农村,现在的中国是恨不能把所有农村变为城市,所有农民都想变成市民。我想说的是,一个农民工眼里也可以看到上海美丽的夜色,同时也能看到城市的角角落落,他把他看到的一切写下来,如果达到文学的标准,同样属于城市文学的范畴,不能因为写作者是出身农村,就不算是城市文学。好的文学是不分城市还是乡村的,也应该是不分城市作家还是乡村作家的。 
  上海文学评论家张新颖表示,今天我们坐在一起讨论“城市与文学”,城市在这个题目中被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讨论,但是在文学中是没有抽象的城市的。人变成了城市这个巨大主体上的一个器官,人没有本事掌握式地表述一个城市。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表示,中国方言的消失,乡村经验越来越稀薄,不能对城市生活形成一种补充,这导致了当代小说中的地域性差别正在消除。 
  论坛还就如何盘活春申文化、七宝文化、马桥文化、菘泽文化等闵行区特有的古文化资源,12位民俗学、文化学、历史学、旅游学、建筑学、城市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近年来,闵行区一跃成为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经济建设的“硬件”过了关,文化发展的“软件”又该如何与之匹配?物质文化资源如七宝老街的小吃、说唱、手工保存得是否完好?社会文化资源如交通站点、购物中心等设置得怎样?审美文化资源如戏剧艺术的展示有吸引力吗?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认为:闵行区在打造城市副中心文化生存和发展空间时,不应盲从其它区域,而应找准自身定位,利用特有的古文化资源为上海的文化类型增色添彩,也与都市的现代化发展过程相顺应。 
  “所谓大都市,不仅指面积大、人口多、城市高度发达,也指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丰富性。”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基地都市文化中心主任、教授刘士林指出。在他看来,闵行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类型,尤其是以七宝镇、浦江镇、马桥镇为代表的农业文化资源,与其仿效别人在商业化上攀多求大导致恶性损耗,不如做好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农业文化的样板,让江南古镇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融合发展。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也认为闵行区文化复兴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文化积淀,将民俗活化,让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生出时代的张力。 
  又讯2010“春申原创文学奖”昨天在沪揭晓。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年度优秀作家奖;艾伟的《风和日丽》获年度优秀小说奖;李兰妮《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获年度非虚构类文学著作奖;秦文君《男生贾里》获年度影视文学奖;《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林建法获年度文学编辑成就奖。 
  本届评奖旨在褒奖文学的原创精神。本次评奖范围是2008-2009年度在上海首发、出版、播出、发行的作品。本次论坛由《文汇报》社、《作家》杂志社和闵行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