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云烟 从 百味诗社 移动到本区(2012-01-03)
—
中国卷 7|H !( a'
_sw,Y!x%dF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H6Z#b[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GZHD^Ce
红烛(闻一多) tV%M2DxS
繁星(冰心) hYF<Wn3L
再别康桥(徐志摩) 5.idC-\
断章(卞之琳) HHT K{X+
雨巷(戴望舒) \u:xDS(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qksN {t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0;o`7f
预言(何其芳) ]#_,?d
航(辛笛) YpXUYNy
乡愁(余光中) o9>r
-
错误(郑愁予) OyFBM>6gh
致橡树(舒婷) oO!@s`
一代人(顾城) |Q.t]TR'P
回答(北岛) mG\,T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J<>
V/<dHOfR\
外国卷 miEfxim
N%n#mV;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莎士比亚) 5fM/y3QPsZ
一朵红红的玫瑰(彭斯) M'Q{2%:>a
咏水仙(华兹华斯) DBbmM*r
夜莺颂(济慈) 74xI#`E
去国行(拜伦) ngn%"xYX
西风颂(雪莱) "pQM$3n(
十四行情诗(勃朗宁夫人) WUMx:a0!
横越大海(丁尼生) kfM}j
当你老了(叶芝) *!Vic#D%
序曲(艾略特) Y?R;Y:u3Z
黄昏的和谐(波德莱尔) v6;XxBR6
乌鸦(兰波) %t`a-m
诗人走在田野上(雨果) (SU*fD!t
天鹅(马拉美) S\MD]>4
海滨墓园(瓦莱里) J9mLW}I?NW
秋(拉马丁) X_!Sm
哀愁(缪塞) Y6W3WPs(
罗蕾莱(海涅) av&dGsFP
欢乐颂(席勒) m{I_E
G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B/cy<;y,
帆(莱蒙托夫) &H-39;?u
披着深色的纱笼(阿赫玛托娃) gXE'3
你不爱我也不怜悯我(叶赛宁) WB"$NYB
生活之恶(蒙塔莱) !c\s)&U7B
海涛(夸西莫多) mAX]m 1s
我不再归去(希梅内斯) fI t:eKHr
青春(阿莱桑德雷) ak;fCx&
豹(里尔克) XCDHd
?Ld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HEhdV5B
美好的一天(米沃什) b^;19]/RW
致海伦(爱伦·坡) #Jq@p_T"
哦,船长,我的船长!(惠特曼) \4bma<~a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狄金森) ~i=/@;wRp
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 LGgEq-
雪夜林边逗留(佛罗斯特) LyS139P$
死的十四行诗(智利) Z>Rd6o'
情诗(聂鲁达) UFyGp>/06
大街(帕斯) Sr,ZM1J
她(达里奥) EJNj.c-#
雨(博尔赫斯) P(VQ D>G
我爱你,我的爱人(泰戈尔) 3`5?Zgp
论婚姻(纪伯伦) q}M^i7IE
醉歌(岛崎藤村) *J 7>6N:-
前言 ad&Mk^p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i5(_.1X<#{
人生的质量需要不断熔铸,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拓展.而阅读诗歌,体味诗歌,对于提升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可言喻的意义.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若干首优秀的诗歌,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获得某种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积极的人生借鉴.优秀的诗歌,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承载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阅读优秀的诗歌,可以使我们在领略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的同时,感同身受,体会诗人所阐扬的人生与社会哲理,获取在困境中生存的力量和与丑恶相抗争的勇气,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在今后的人生征途中高扬理想的旗幡,跨越道道人生障碍,朝着理想完美的人生迅疾迈进. L&Qdb xn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遍阅所有诗歌大师的传世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了解中外诗歌的创作成就,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社组织有关人员,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细致的讨论和斟酌,最后从琳琅满目的中外诗歌宝库中遴选出60首名气最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歌,辑录成《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一书.所选的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它们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中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R0gjx"U
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本书增设了"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名作赏析","流派溯源","推荐阅读"五个专栏."必读理由"对某首诗歌入选的原因进行简要的评述,让读者对下一步的阅读有个初步的认识;"作者简介"对诗人的人生历程,创作成就等进行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作者有个清晰概括的了解;"名作赏析"为知名院校专业研究人员所撰写的诗歌评论,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每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内容思想,语言特色,风格手法等进行精当到位的解析,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诗歌;"流派溯源"对中外现当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重要诗歌流派进行评述,帮助读者了解这些诗歌流派的类型,诗歌主张,地位影响等;"推荐阅读"向读者推荐诗人另外几首著名的诗歌或有代表性的精短诗集,指导读者于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阅读诗人的其他佳作.为给读者创造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我们还为每首诗歌选配了契合诗意的精美图片,书中共收图片300余幅,图文联袂,相得益彰,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一段愉快的彩色文学读书之旅. c_kxjzA#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引领读者进入诗歌的殿堂,领略中外诗歌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准,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营造一方纯净的圣土. 0;!aO.l]K
第一部分 中国卷第1节 sFx$
教我如何不想她 ' f}^/`J
天上飘着些微云, L_<&oq
地上吹着些微风. 5\S)8j `8
啊! DL2e9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qdAz3iye
教我如何不想她 c)rI[P7Q
月光恋爱着海洋, tCI8\~
海洋恋爱着月光. *xkbKkm
啊! 6i9m!YQV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f|m.v
+7k
教我如何不想她 ,HUs MCXQ
水面落花慢慢流, p!hewtb5
水底鱼儿慢慢游. @ns2$(wkm@
啊! wI#rAx7f-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u17Da9@;
教我如何不想她 JBeC\ \QX
枯树在冷风里摇, !D7\$
g6g
野火在暮色中烧. *yiJw\DRN
啊! d,8V-Dk+p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bO~L7
教我如何不想她 *h@nAB\3
作者简介 C/<fR:`c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出身贫苦,上中学时因向往辛亥革命辍学参军,后到上海做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另外他还一度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并被巴黎语言学会推为会员.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作了有益的探索),《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诗人英年早逝. .NQoqXR
名作赏析 ?rk3oa-
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q>]v~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 "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uLe+1`Y5Ux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感情呀 "教我如何不想她" K4,VSy1byI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 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 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y:q]PR
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8%arA"#S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一个.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yw#P<8{/[